碎片化學習,你聽說過嗎?
你覺得有效果嗎?
今天李老師和大家分享,為什么碎片化學習是*的偽命題,對自己沒有一點好處。
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,碎片化學習的分類
關于某一專業(yè)的知識點學習
不管是微信公眾號,還是今日頭條,甚至是微博,博客分享的內容,都是某一專業(yè)的知識點學習,現(xiàn)在很多朋友在上班,下班,甚至其他方便的時間學習,覺得自己是學習,是進步,其實是浪費了自己寶貴的人生,李老師為什么這么說呢。
因為這樣的知識點,沒有連成系統(tǒng),系統(tǒng)的學習是富有邏輯性的,邏輯的力量是讓你在接收知識點的時候,就好比蓋高樓,先有地基,再有第一層,第二層,第三層,第四層,這樣的大樓才是一個完整的樓,不然你有第一層,沒有地基,你有第四層,而下面的基礎,什么都沒有,這樣碎片化學習,會讓你的大腦,形成碎片,但是無法連接在一起。
生活中有這么一句話:“一口吃不成胖子”,飯要一口口吃,不可能說都是吃飯,那我直接吃最后一口,其他的就不吃了。
厚積薄發(fā)這句話,千百年來是正確的,但是它有一個前提,就是這個厚積是需要一個邏輯順序的。我們的學習,就是要找到這個順序,尤其是針對專業(yè)的知識,一定要打好基本功,熟悉基本原則,從初級,到中級,再到高級。
關于系統(tǒng)課程的分割學習
可能有人會說了,李老師,我把一套系統(tǒng)課程,用視頻分割軟件,分成40分鐘一集,一共12集,我每天看一集,這樣12天就看完了。你說,是不是就符合你說的系統(tǒng)的學習了啊。是啊,這就是我們說的碎片化學習的第二類,為了彌補課程的系統(tǒng)性,特意找的系統(tǒng)的課程,不管是音頻還是視頻,把它分割之后,每天利用時間去學習??梢悦刻鞂W習一次,也可以每天早晨學習一次,晚上學習一次。
這樣的碎片學習法,比第一種分類要好,不過依然有問題。
問題在于,人的學習環(huán)境的問題
首先,上下班在公交和地鐵上,是公開的場合,學習的時候,沒有進入狀態(tài),一般這種狀態(tài)我們稱作沉浸式,就好比我們去電影院看電影一樣,沒有任何雜念,全身心投入。這樣的學習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,之前很多學者進行過測試,封閉式學習比開放的場合學習,效果至少提升3倍。
其次,學習的過程,相對輕松,毫無壓力,沒有人在背后追著趕著,學習的緊迫性沒有上來,那效率自然就地下了。畢竟大多數(shù)人的學習,還是需要彼此pk,需要老師監(jiān)督和指導。
當然,還有最重要的問題,就是碎片化學習,不利于記錄和總結。
李老師曾經也是一個碎片化學習的愛好者,之前在微信公眾號學習時,我只看我需要看的,我能用得到的,但是當想用的時候,再找尋那篇文章卻找不到了。
可能熟悉微信功能的你會說,李老師,有個收藏的功能,很好用,可以收藏起來,便于后期查閱,但是李老師收藏的文章太多了,還是不利于第一時間找到需要的資料,于是我每次發(fā)現(xiàn)好的文章,就嘗試轉發(fā)到郵箱里面進行保存,以周為單位,每周六,周日都進行統(tǒng)一分類整理和總結。
所以,李老師呼吁大家,學習是需要系統(tǒng)的,學習是邊學邊記錄的,學習是需要沉浸式,學習是需要有老師監(jiān)督和指導的,請珍惜每一次學習的機會,要認真學習。這樣的學習,才是真正的學習。
轉載:http://www.handlers.cn/zixun_detail/29552.html